南部县作为百万人口大县,商贸阜盛,矛盾纠纷较多,法院收结案数长期保持高位,涉诉信访较为突出。自涉诉信访法治化试点以来,南部法院在省市法院的精心指导下,从预防、监督追责法治化上重点突破,协调推进受理、办理、维护秩序法治化,成功化解一批信访积案,信访量同比下降21.78%,信访工作整体质效明显提升。
聚焦源头治理,紧扣“三个坚持”抓预防
一是源头预防控增量。坚持涉诉“信”和“访”源头在审判执行环节工作理念,建立“1312”解纷机制,着力推进诉讼源、执行源、信访源一体治理。建立“1”个常态化府院联席会议制度,加强涉党政机关、涉众涉稳案件沟通协调,尽量实现诉前、执前化解,从源头减少信访;组建多元解纷、保全、执前和解“3”个中心,选聘9名特邀调解员打造“南纾坊”品牌调解室,去年以来已诉前化解纠纷2300余件,全院案件转执率由62.9%降低至47.5%,全面落实“执行110”工作,因执行不到位而导致的信访减少约23%;组建“12”个片区法官工作群,确保矛盾纠纷在源头有人管、有人调、调得好,有效降低诉讼风险。二是强化管理遏变量。坚持发挥“3+3+4”管理机制效能,压实合议庭、专法会、审委会“3”级职能,用好案例库、法答网、培训网“3”大平台,落实“四类案件”监管、案件检索、案件阅核、判后答疑“4”项制度,着力破解“因案生访”难题。试点以来,案件服判息诉率提升1.31个百分点,发改率降低0.84个百分点,案访比持续降低。三是规范处置消存量。坚持以“如我在访”深化“有信必复”,做到有信“早”复。针对办公室、政治部(督察室)、立案庭多头交办,重复交办多、跟踪督办少的问题,出台《信访举报及其他来信来文办理规定(试行)》,实行立案庭归口分类、跟踪督办、指导答复,因办理不规范、答复不及时而引发的重复访、多头访、次生访减少近30%。
聚焦监督追责,建立“三个机制”抓保障
一是建立全方位联动机制。针对突出信访问题,院党组逐一研究,积极向党委政府、上级法院汇报,争取救助资金57万元,成功化解一批长达10余年的信访积案。针对一般信访,加强与属地沟通联络,组织干警带案走访,当面倾听诉求、宣讲政策、解疑答惑,化解初访64件次,一次性化解率达71%。二是建立全过程督办机制。把跟踪问效作为“一把手”工程来抓,主要领导落实“四个亲自”,定期听取办理情况汇报,协调解决重大疑难问题7个。班子成员加强督导,现场督办解决问题23件次。三是建立全链条追责机制。制定《涉诉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施细则(试行)》《涉诉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线索移交制度(试行)》,明确履职、预防、受理等6大类36种具体追责情形。试点以来,对信访查实问题给予诫勉处理1人、提醒谈话6人次,对“12368”工单办理不及时等信访办理问题给予提醒谈话4人次。
聚焦依法处访,突出“三个强化”抓长远
一是强化联动攻坚。按照县委政府安排,参与行业性、群体性信访突出问题处置,组建涉重大项目、问题楼盘等5个协调专班,推动“老板带项目下乡”、青年城售后返租、碧桂园·翘楚棠楼盘建设等8个群访问题有序化解。二是强化秩序保障。县委政法委、法院、检察院、公安局、司法局、信访局等部门会商制定《依法维护信访秩序工作规程》,明确违法信访行为的证据标准,规范取证程序,向非法信访划清底线、亮出红线。近两年,对2名非访人员判处刑罚,达到“处理一起、教育一片、震慑一方”的效果。三是强化人才培养。落实新提拔的中层干部、入额的员额法官和招录的干警到信访一线轮岗锻炼,不断提升干警群众工作能力。